歡迎來到無錫吳越化工有限公司官方網站!

不斷追求完美品質

始終保持客戶滿意

資訊熱線:

0510-88990226 13921112878、13921395139

無錫吳越化工有限公司

中國化工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有多大

* 來源: * 作者: admin * 發表時間: 2018-10-19 15:05:00 * 瀏覽: 146

化工畢竟是前兩次工業革命的東西,技術格局已經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成型。世界化工巨頭們大都可以把控上下游,吃技術老本都可以接著混很多年。



催化劑,反應器,化工流程,自控系統……總體上不是落后,是和國外有代差。一小部分還可以,尤其重型化工設備制造是可以拿的出手。


國內目前優勢是,產業規模大,產能高,人工成本低,行業影響力在不斷提升,恒力石化和浙石化開工后,已經對世界產業格局造成不小的影響。已建,在建和投產企業規模都很大,各巨頭也都計劃在華建廠,比如美孚。中國目前在往重化工方面發力,多是煉化一體化,乙烯項目都很搶眼。園區化,產業一體化已經成型,淘汰小化工企業的步伐會加速。明顯是走量取勝,貿易優先,工業規模其次,技術最末。



國內化工方面的研發確實是短板。精細化工品基本都是使用國外配方,除歐美企業,日韓企業在這方面也是碾壓國內企業。新建大型煉化一體化工藝包多是霍尼韋爾提供,技術和專利也國際老牌化工巨頭那里買。合資企業拿不到技術。某中韓合資企業,建設期都很好,中國出地出人出錢,開工次次不順利,產品長期不合格,天天虧損,中國被迫撤資,立馬產品合格,盈利。某著名中外合資企業,起初一起建的乙烯裝置滿負荷連續生產,一點問題沒有,中國仿建的裝置,開一次車,個把月就得被迫停。



國內不是沒有自己的工藝包,多是不夠成熟,也沒什么登場機會,拿不到真實的生產數據,很多工藝包是紙上的工廠。只有國企在一些領域會使用國產工藝包搞試驗性建設,也只有國企有這個能力這么做,多是為了保證國家安全,但是這些試驗裝置都不大。


國內很多企業的圖紙是抄來抄去,還抄不明白。為了提高產量,盲目變更圖紙的事情比較普遍,為了降低建設成本,砍掉部分原設計內容也不奇怪,有的“工程師”會優先犧牲工藝包的自動化程度來削減建設成本……水挺深,基本原則“能用,前幾年不出事”,“裝置先開起來,問題以后走技改”。安全,能耗,自控程度都不是這些“工程師”的優先考慮項。他們多數拿完開工獎就溜了,再之后就不了了之。響水的事故就是例子,工藝聯鎖有問題,被查出來也不改。很多化工廠就是單純靠走量來賺錢,壓根不考慮技術升級,產品迭代更新。



我去年親歷過一個項目,設計院簡直喪盡天良,業主也是牛的一批。圖紙照搬別人的就算了,還不全,業主自己找幾個熟悉CAD的實習生畫的圖紙,然后拿著施工,有一部分是先施工然后業主方自己補畫圖紙。騷操作玩得很溜。整個施工過程也是歡樂多,施工方的辦公室里業主雇的實習生在替設計院補圖紙,場面不要太夢幻。那個設計院最擅長干的事情是指定設備品牌,同樣功能的東西,非要指定國外的牌子,關鍵進口的還沒國產的好用,只是價格貴十倍。調試出問題以后,供應商來了一個搞銷售的,死活一句話,“這是進口的,美國的”。


催化劑就更不用說了,除了關系國家安全的那部分,其余的說是被壟斷也不為過。國產催化劑沒有能力和國外的競爭,都不在一個層次上。只要國外不斷供,國內就沒有動力研發這些東西。

目前比較有希望的是新材料。這個我們國家起步雖然晚,但是其他國家還沒有形成技術壟斷,國家也很支持。這些企業還是很重視技術型人才的,研發投入也不少,就是這類企業不多。



國內化工企業管理僵化,化工廠酒桌文化很盛行,內耗嚴重,企業文化就是稱兄道弟,對技術人員重視程度不足,還一個勁的壓低工資水平,所以事故頻發真不稀奇。

我換過幾家公司,發現化工廠的管理層熱衷于酒桌文化。每逢重要節日,不給員工發點實在的福利,就是搞聚餐(多數員工不喜歡,又貴。搞策劃的也沒辦,奈何領導喜歡),酒桌上,一定能聽到某些領導說那句“大家都是兄弟”。最都煩的事兒就是挨個去每一個“總”敬酒,不去還不行,你的直接領導一定拖著你去,因為他要表現,“閻王不可怕,小鬼難纏”。這種企業文化,沒有激勵性的薪資,為數不少的人才向外資企業流失或者轉行脫離化工產業。



午夜精品福利